高压隔离技术如何工作 - 电容结构

+荐课 提问/讨论 评论 收藏
  • 视频加载中。。。
  • 课程目录
  • 课程笔记

欢迎。 我是Tom Bonifield。 我是德州仪器的高压隔离 技术专家。 我们现在在TI的一个高压实验室里。 该视频是关于 高压增强隔离质量和可靠性的 一系列视频中的一部分。 该视频位于高压隔离 结构本身。 德州仪器的增强隔离技术 通过使用串联的厚二氧化硅 电容器实现。 每个通道在两个芯片上都使用 高压隔离电容。 正如你可以在左上方的 示意性横截面中看到的那样,左侧有一个模具, 右侧有一个模具,每个模具 都有一个高压电容器。 它们是串联连接的。 组合的隔离电容器厚度 大于21微米。 数据通过隔离栅传输, 如右上方的原理图所示。 信号进入,被调制,作为差分电容器的一部分 穿过屏障,解调 并输出。 这种相同的隔离通信路径 用于数字隔离器,隔离链路, A / D转换器,隔离放大器和隔离栅极 驱动器。 这种结构的结果是具有非常高的隔离 能力,12.8 kV浪涌电压额定值, 8 kV峰值瞬态过电压和1.5 kVrms工作电压。 现在让我们深入了解结构。 我们将从高层开始。 你所看到的是16引脚SOIC封装的X射线图像。 这是一种宽体封装, 其中从图像顶部到底部 有8毫米的爬电距离, 或者通常称为从左到右。 在封装内部,芯片焊盘之间的内部间距 大于600微米。 在芯片垫上有两个芯片,每侧一个。 如你所见,每个都有高压电容器。 这是一个三通道隔离器, 每侧可以看到六个电容器。 现在让我们详细介绍隔离电容。 增强隔离屏障由两个 这样的高压电容器组成,每个 芯片上串联一个。 并且每个电容器都是厚的二氧化硅电容器 电介质。 电介质由多层组成。 每层都是典型的集成电路 每年在数十亿单元中建造的方式。 每层沉积二氧化硅, 使用化学气相沉积进行沉积。 化学气相沉积是原子分子沉积, 其构建二氧化硅膜。 在将第二层添加到另一层之上之前, 用化学机械抛光平面化对第一层进行抛光, 以使层之间具有良好的粘合性。 结果是非常厚的 二氧化硅电容器,总厚度大于 10.5微米,具有非常高的隔离电压能力。 对此最好的测试之一是击穿电压测试 或斜坡到击穿测试。 在该测试中,从左侧向右侧 施加AC高压应力。 这种压力以每秒1千伏rms的 速率上升,直到发生故障。 当发生击穿时,记录击穿电压。 对大量单位重复这一点。 根据这些单位的统计数据, 我们可以评估该技术 相对于评级的表现。 因此,在此图中, 这是一个1,130个单位的直方图, 经过113个批次的斜坡到击穿测试。 你可以看到平均击穿电压 大于每千瓦14千伏。 这比5.7 kVrms的隔离额定值高很多。 因此,判断CPW高度的 一个好方法是CPK。 CPK为1表示数据高于隔离 要求3Σ。 CPK为2意味着数据比隔离额定值 高6Σ。 正如你所看到的,此数据集的CPK大于6。 并且此CPK是根据生产测试条件 测量的,该条件比隔离评级高20%。 该数据表明了非常高的电压隔离能力。 总之,TI的增强型隔离系列产品 具有超出强化隔离要求的 高压能力。 使用统计测试方法 通过大量利润证明了 高压隔离的质量。 有关详细信息,你可以访问ti.com/isolation 查找白皮书,以实现高压信号 隔离质量和可靠性。
课程介绍 共计0课时,6分16秒

高压隔离技术如何工作 - 电容结构

电容 隔离 高压 结构

想了解高压隔离技术的工作原理吗? 观看并了解TI的电容隔离结构。 该视频介绍了TI强化隔离技术的工作原理,并深入探讨了电容器的结构细节。 描述了鉴定和可靠性测试,例如斜坡击穿(RTB)测试,包括TI隔离技术的实际数据。

猜你喜欢 换一换

推荐帖子

电源转换器的EMI问题 — 辐射发射
       辐射电磁干扰 (EMI) 是一种在特定环境中动态出现的问题,与电源转换器内部的寄生效应、电路布局和元器件排布及其在运行时所处的整体系统相关。因此,从设计工程师的角度出发,辐射 EMI 的问题通常更具挑战性,复杂度更高,在系统主板使用多个 DC/DC 功率级时尤为如此。了解辐射 EMI 的基本机制以及测量要求、频率范围和相应限制条件至关重要。本文...
qwqwqw2088 模拟与混合信号
低侧电流感应用于高性能、成本敏感型应用
     需要控制电机的应用通常包含某种类型的电流感应电路。感应通过电机电流的能力可以帮助设计师根据电机电流状态做出如速度之类的调整。      例如,在无人机的应用中,每个控制螺旋桨的电机通常使用低侧电流感应电路,操控无人机在空中行进、停留或上升。在钻机和往复锯等电动工具中,低侧电流感应根据用户按动扳机的力度来控制工具的速度。这些...
Aguilera 模拟与混合信号
MSP430电容触摸转轮和LED PWM输出设计
       本应用文档介绍了使用MSP430微控制器实现电容触摸转轮和多路独立LED的PWM软件驱动技术。方案通过4路I/O 端口实现电容触摸转轮控制,I/O端口配合三极管驱动LED,实现LED呼吸、轨迹灯等效果。本方案为需要电容触摸转轮控制和LED跟踪显示等绚丽灯效的产品提供了有效的低成本方案。   简介 电容触摸技术作为一种...
fish001 微控制器 MCU
关于光纤嵌入式微流控芯片的制作过程
 微流控芯片(Microfluidic Chip)是一种将生物、化学、医学分析过程的样品制备、反应、分离、检测和废液回收等基本操作单元集成到一块微米尺度的生化芯片上,从而自动完成分析全过程。这种方式可以很好地取代传统生化实验室中的一整套流程,提高了效率的同时避免了人为操作的影响,因此又被称为片上实验室(Lab on a Chip)。   在微流控芯片的检测过程中,通常会先将样品分成一个个液滴,如...
Aguilera 微控制器 MCU
分享到X
微博
QQ
QQ空间
微信

 
EEWorld订阅号

 
EEWorld服务号

 
汽车开发圈

 
机器人开发圈

About Us 关于我们 客户服务 联系方式 器件索引 网站地图 最新文章 手机版

站点相关: EEWORLD首页 EE大学堂 论坛 下载中心 Datasheet 活动专区 博客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18号B座15层1530室 电话:(010)82350740 邮编:100190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5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