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
欢迎来到 TI Precision Labs
德州仪器高精度实验室
本次视频将介绍运算放大器的
Input & Output Limitations
即输入和输出限制
我们将会探讨运放的
Common Mode Input Voltage
共模输入电压
Input & Output Voltage Swing Limitations
输入和输出电压摆幅限制
通过本节视频
你将学会判定电路误差是由哪些限制引起的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简单的
none inverted buffer circuit
也就是同相缓冲电路
或者叫电压跟随器
同相输入端输入的是一个三角波信号
幅度从 -1.5 伏到 +1.5伏
正常情况下输出端将会得到一个一模一样的信号
但实际上由于某些原因
这个运放的输出不可能超过 1V
这种非线性就叫做 Clipped 削波
那么是什么引起了这种削波现象呢
稍后我们会回答这个问题
现在首先来明确一些术语的定义
Common Mode Voltage
共模电压是指放大器两个输入端的平均电压
对于运放来说
它的两个输入端电平几乎是一样的
两者只相差一个很小的 Offset 失调电压值
所以你在每一个输入端上
都能看到这个共模信号
共模输入电压范围也叫 Input Voltage Swing
输入电压摆幅
它定义了放大器正常线性工作所需的
输入共模电压范围
共模输入电压范围通常是
相对于正电源和负电源而定义的
如果超过这个共模输入范围
输出信号会变成非线性
Output Voltage Swing 也叫输出电压摆幅
则是指输出信号线性工作时的输出电压范围
输出摆幅同样也是相对于供电电源而定义的
如果超过运放的输出摆幅参数指标
输出信号将会失真或者出现非线性
现在我们看一看在数据手册中
共模电压和输入输出电压摆幅是如何定义的
共模电压范围的最小值和最大值
是相对于供电电源定义的
如图所示 负电源 V- 为 0V
则共模输入电压的最小值为 0V-0.1V 即 -0.1V
正电源 V+ 是 5V
则 5V-3.5V 得到共模输入电压的最大值为 1.5V
因此只要共模输入电压小于 -0.1V
或者大于 1.5V 输出信号都会变成非线性
输出摆幅如表中所示
同样它也是相对于供电电源而定义的
最小输出电压是 V- 加上 0.2V
因为这里负电源 V- 是 0V
所以最小输出电压为 0.2V
而最大输出电压是 V+ 减去 0.2V 即 4.8V
任何低于 0.2V
或者是高于 4.8V 的输出都会导致非线性
是什么导致了放大器的这样一个输入输出的限制呢
左图显示的是一个典型的 CMOS 输入极
随着共模输入信号接近正电源或者负电源
输入晶体管会相应地进入饱和或者是截止状态
这些都是非线性工作的状态
意味着此时放大器不能线性放大输入信号
这就是引起共模输入电压限制的原因
大家需要记住的是
一些 CMOS 放大器的共模限制可能很接近
甚至超过供电电源轨
输出极的电压摆幅限制
则是由于内部晶体管的饱和和压降引起的
CMOS 放大器的输出电压限制比较小
因为 CMOS 晶体管的饱和电压比较低
我们通常所说的 Rail to Rail Amplifier
轨对轨放大器指的是共模输入电压范围
可以达到供电电源的两个轨
并且输出电压接近供电电源轨的放大器
下面给出两个电路的例子
两者有不同的共模输入考虑
左图显示的是 Inverting Configuration
反相放大电路
注意到同相输入端接地
或者是 0V 由运放的基本特性
我们可以得到
反相输入端的电压也约等于 0V
因此这个电路的共模输入电压即为 0V
并且不论输入信号如何变化
共模输入电压都是保持在 0V 不变的
这种输入配置可以很好的避免共模限制
右图显示的是 None Inverting Configuration
同相放大电路
输入信号接到同相输入端
这样一来共模信号就会受输入信号钳制
换句话说 如果输入信号变化
共模信号也会随之变化
使用这种配置时
一定要注意避免超过运放的共模电压限制
下面我们来考虑一个实际的电路问题
这是一个运算放大器搭乘的 Buffer 缓冲器
正常情况下面我们会看到输出是 0V
或者是一个很小的输出误差信号
这个信号是和输入失调电压 Vos 相关的
但是如果我们做 DC 仿真
会发现输出端的电压值接近 200mV
然而最大的失调电压值才是 120uV
这是怎么回事呢
我们首先来看看输入共模范围
根据之前介绍的方法
同样的我们可以计算得到共模范围
是从 -0.1V 到 +1.5V
由于输入端接地共模输入信号是 0V
处于允许的共模范围内
所以不是共模输入电平的问题
在看看输出电压范围
同样的我们可以计算得到输出范围是从 0.2V 到 4.8V
由于我们的输入信号是 0V
运放的输出端也将跟随到 0V
但是这已经低于输出电压范围的最小值
因此这个时候输出电压只能达到接近 0.2V 的
一个最小值即这里的 171mV
接下来我们来看另一个例子
注意到这个电路与之前的电路相比
有不同的供电电源
这里是正负 2.5 伏的供电
我们先考虑输出电压范围
根据数据手册和给定的电源电压
我们可以得到输出范围是 -2.3V 到 +2.3V
由于运放的输出端会跟随输入端到 0V
处于允许的输出范围内
所以问题不是出在这里
那么输入呢与之前一样
共模输入电压是 0V
但是这里要求的共模电压范围是从 -2.6V 到 -1V
可见输入的共模电压零伏已经超出了这个范围
这就是我们看到输出电压变成几百 mV
而不是 uV 的原因
最后我们回到开始的那个 OPA735
输出波形被削平在 1V 的问题
先考虑一下输出电压范围
根据数据手册和给定的供电电源电压
得到输出范围是从 -2.48V 到 +2.48V
运放输出端将会跟随输入端
得到一个一模一样的波形
其峰峰值是 -1.5V 到 +1.5V
可以看到这个范围是在允许的输出电压范围之内的
所以没有问题
再来看看输入
同样的我们计算得出共模电压范围是从 -2.6V 到 +1V
因为这是一个同相缓冲电路
共模电压会跟随同相输入端的信号
即从 -1.5V 到 +1.5V
由于允许的最大共模电压为 +1V
很明显输入峰峰值为 -1.5V 到 +1.5V的三角波
已经超出了这个范围
因此晶体管的输出极就会达到饱和状态
从而导致了输出信号被钳位在 1V
以上就是本次视频的内容
谢谢观看
请准备好下面的一个小测试
看看你是否已掌握本次的内容
课程介绍
共计4课时,50分3秒
猜你喜欢
换一换
推荐帖子
-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及其应用发展趋势
-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或称射频识别技术,是从二十世纪90年代兴起的一项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它是利用射频方式进行非接触双向通信,以达到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具有精度高、适应环境能力强、抗干扰强、操作快捷等许多优点。 &nb...
-
Jacktang
无线连接
- 解决IAR 无法跳转函数定义问题
- 正常情况下,通过右击函数名称->go to definition of '*****' 就可以i跳转到函数的定义位置,如果出现无法跳转的情况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1.有一部分项目可以顺利跳转,但存在某个或者部分项目无法跳转的情况,这时候可以尝试右键项目名称->clean,然后重新...
-
fish001
微控制器 MCU
- msp430单片机ADC12采样电压至1602显示程序
- #include <msp430x14x.h> #include "Config.h" //开发板配置头文件,主要配置IO端口信息 #include "1602.c" static uchar Fl...
-
fish001
微控制器 MCU
- 【整合】MSP430上移植ucos
- 很多玩单片机的坛友在熟悉了MSP430后,都会尝试着玩下操作系统,ucos ii是很多操作系统书籍作为范例介绍的操作系统,简单明了而且移植过的人非常多,所以成为了很多人移植操作系统的首选。 版块上也有很多在430是移植ucos的案例和经验贴,在此整理下,方便查阅。 MSP430移植ucos官方例程 TI官方手册和链接 https://bbs.eeworld.com.cn/thread-331...
-
wstt
微控制器 MC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