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程目录
- 相关资源
- 课程笔记
大家好 欢迎参加 TI 高压互动论坛
我是 Wang Gangyao
今天跟大家探讨的主题是
如何驱动 SiC MOSFET 器件
以优化高功率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从这个讲座中大家可以了解到
什么是碳化硅
为什么说碳化硅器件
会引起电力电子系统的下一次革命
碳化硅器件能给电力电子系统
带来什么好处
碳化硅器件的早期使用者都是哪些应用
碳化硅器件对于驱动有哪些关键要求
我还会简单的提一下
TI 适用于碳化硅器件的一些驱动产品
比如 UCC2152 系列 UCC53 系列
ISO585 系列 UCC2753 系列
同时我会介绍一些碳化硅相关的应用
比如说太阳能逆变器
纯电动和混合电动汽车牵引逆变器
车载充电器 充电桩等等
这是本次讲座的提纲
首先会探讨碳化硅的材料特性
和碳化硅器件的特点
以及跟硅器件相比有什么优点
其次是碳化硅器件的应用领域概述
以及在太阳能和汽车领域的具体应用
然后会比较详细的介绍
碳化硅器件对于驱动有哪些关键要求
最后介绍一些
TI 的碳化硅器件驱动产品
首先来说一说碳化硅材料做一个小调查
对于以下几个应用
你认为哪些会用到碳化硅
A 防弹衣 B 刹车片
C 订婚戒指 D 高压功率器件
哪些会用到呢
答案是这些上面都会用到碳化硅材料
利用其类似钻石的强度
碳化硅被应用于制造防弹背心的创伤板
同样被用于刹车片的碳陶瓷
本质上也是碳化硅
由于碳化硅具有非常高的熔点和高导热性
也被用于制造钢铁
另一个碳化硅比较有趣的应用
是用来做订婚戒指
这是因为其
非常类似于钻石的晶格结构和物理属性
作为宽带隙材料
碳化硅还被用于开发紫外 LED
除了以上一些应用之外
碳化硅更已成为
开发高压功率器件的优质材料
而所有这些应用都是基于碳化硅的
一系列固有材料属性实现的
我们将会进一步详细研究
下面是一个表格从功率开关角度比较
硅 氮化镓和碳化硅的
一些重要固有材料属性
与硅相比碳化硅具有更高的带隙
和更高的击穿电压
具有稍低的电动性
但饱和速度几乎是硅的两倍
导热率几乎是硅的三倍
那么这些内在材料属性
如何转化为电子 电力器件
和系统中的优势呢
首先宽禁带和更高的击穿场强
适合于制造高压低导通电阻的
开关器件 MOSFET
同样的导通电阻 RDS(ON)
基于碳化硅的 MOSFET 拥有小得多的
芯片面积和寄生电容
以及更快的开关速度
从而降低开关损耗
降低开关损耗可以提高系统效率
使得系统能够在更高的开关频率下工作
而高的开关频率可以减小系统中的
无源元件的尺寸
比如电容 电感 变压器等
另一方面碳化硅材料拥有更高的导热率
可以降低热阻减少散热方面的要求
总结一下就是碳化硅器件
拥有三方面的优势
一 高压低导通电阻
二 开关速度快 低开关损耗
三 低热阻
这些优势可以使得电源系统的尺寸更小
拥有更轻的重量和更低的系统成本
下面具体看一下
碳化硅材料是如何减小导通损耗的
右图是一个 MOSFET 的基本结构
导通电阻通常包括三个主要部分
沟道电阻 JFET 区电阻和漂移区电阻
漂移区的厚度决定器件的阻断电压
漂移区的厚度决定器件的阻断电压
理想情况下单位面积的电阻跟阻断电压
和临界击穿电场强度的关系
可以用中间的公式表达
如果其它参数一样
因为临界击穿电场强度
碳化硅是硅材料的十倍
所以单位面积的漂移处电阻
就是碳化硅的千分之一
但考虑到同样击穿电压条件下
碳化硅器件和硅器件掺杂浓度的不同
实际的单位面积的漂移区电阻
实际的单位面积的漂移区电阻
会接近相差两千倍
另外因为沟道电阻和 JFET 区电阻
另外因为沟道电阻和 JFET 区电阻
基本不随器件的阻断电压变化
所以电压等级越高的器件
漂移区电阻所占的比例越大
漂移区电阻所占的比例越大
碳化硅材料就越有优势
现在主要商用碳化硅器件基本是
1700V 1200V 900V 电压等级
也有一些 650V 的但是相对硅器件
导通损耗的优势会比较小
以上是 SiC 和 Si MOSFET 的比较
对于 650V 上的硅器件
IGBT 被广泛的应用于各种场合
那么 SiC MOSFET 跟 Si IGBT 相比
有什么优势呢
首先从导通上讲
MOSFET 具有基本线性的 I-V 曲线
而 IGBT 有 0.5V 到 1V 的切入电压
这会导致小电流的时候的高导通损耗
其次 IGBT 没有自带的体二极管
所以应用时候
大部分需要并联硅二极管
再者呢 IGBT 没有第三象限导通模式
而 MOSFET 可以工作在同步整流模式
从开关速度上讲
IGBT 作为双极型器件
相对于单极性器件 MOSFET
开关速度慢损耗大
特别是在高温的时候开关损耗增加很快
同时呢与 IGBT 并联的硅二极管
会有比较大的反向恢复
特别是在硬开关情况下
通常 IGBT 的开关频率
会被限制在几十 kHz 以内
前面简单的概述一下碳化硅器件的特性
那么哪些应用场合
比较适合于应用碳化硅器件呢
这张图包括了一些
不通电压和功率等级的应用电路
横轴是电压从 600V 到 6600V 以上
纵轴是功率等级
首先 SiC MOSFET 小倍量用于铁路牵引
其次是商业风力发电厂的太阳能
第三个是混合动力汽车
或者电动汽车的牵引力逆变器
与 DC/DC 模块
对于铁路牵引和汽车方面的应用
碳化硅器件能够提高效率
减小系统尺寸和重量
对于太阳能主要是为了提高效率
其它的应用场合还包括
有源前级 PFC 电路
工业电源 中压驱动等等
3.3kV 及以上的碳化硅的器件
适用于电力传输 风力发电
轮船 电力系统等等场合
下面具体分析一下
碳化硅在太阳能系统中的应用
以下是商用光伏系统
和居民住宅光伏系统的典型体系结构
商用光伏系统功率通常等级在
上百千瓦到兆瓦之间
而住宅系统基本就
5kW 至 50kW 之间
一个新的初试是
将光伏系统连接到本地电池组
如果太阳能电池板
没有提供足够的功率
电池可以为电网提供电力
通常太阳能板和并网逆变器之间
有一个 Boost 升压变换器
用来调节直流母线电压
和实现最大功率追踪
用 SiC MOSFET 升压变换器
可以显著地提高开关频率
以减小 Boost 电感的尺寸
同时提高变换器效率
对于逆变器级基于碳化硅的 TMPC
是学界和工业界比较常用的拓扑结构
可以达到最优的变换效率
对于电动汽车系统
碳化硅器件是如何应用的
以及能带来什么好处呢
这张图给出了一个典型的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电源系统架构
现在的车辆通常有一条
如左上角绿线所示的 12V 总线
用来向车载娱乐系统和各种传感器供电
未来会慢慢过渡到中间
蓝线所示的 48V 总线
用来向多个电机单元供电
例如水泵 冷却通风口 动力转向等等
混合动力车辆或者纯电动车辆还配备了
电源电压高达 400V 的车载电池
右侧红线显示的是 400V 高压总线
通过逆变器控制电机
那么哪些部分可能会用到碳化硅器件呢
首先用来驱动电机的牵引逆变器
其次是用来充电的车载充电器
通常会是 3.3kW 或者 6.6kW
以及一些双向 DC-DC 变换器
实现高压总线和低压总线之间的能量传输
这些都会受益于
碳化硅器件的高频率和低损耗
电动汽车根据电池容量
和牵引力逆变器功率大小
可以分为如下几类
横轴是电气化程度从微混合到纯电动
纵轴是二氧化碳排放减少程度
蓝色方块给出了牵引逆变器功率范围
黑色方块显示的是电气化百分比
碳化硅适用于全混合电动汽车
到纯电动汽车
特别是电池电压大于 400V 的时候
为了提高充电速度和增加单次行驶里程
使用 800V 电池电压
是电动汽车下一步的趋势
对于车载充电器通常包括一个 PFC 前级
一个 DC-DC 隔离恒流恒压充电级
对于 PFC 如果使用碳化硅器件
可以采用全桥拓扑或者 totem pole 结构
因为我们知道 silicon IGBT
有开关频率和损耗的限制
而 silicon 超结 MOSFET 体二极管
有着非常差的反向恢复性能
导致不适合应用于硬开关半桥电路
而 SiC MOSFET 可以高频率低损耗
同时拥有很低的体二极管反向恢复
从而非常适合于连续模式 PFC 电路
那么对于 DC-DC 级
silicon carbide 可工作在更高的频率下
以减小变压器的尺寸
车载充电器因为拥有较低的功率
使得充电时间比较长
快速充电站或者充电桩拥有更高的功率
可以实现对电动车的快速充电
拓扑结构基本类似于车载充电器
除了拥有更大功率
输入电源通常会是三相输入
大部分时候 PFC stage
会采用 VIENNA 整流拓扑
DC-DC stage 同样提供恒流恒压控制功能
基于碳化硅的充电桩可以实现
高效率高功率密度低尺寸轻重量
上面给大家介绍了一下
碳化硅的应用场合和例子
那么作为新一代电力电子器件对于驱动
有哪些不同于硅器件的要求呢
类似于硅器件通常会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隔离要求 其次是高的 CMTI
以及快速过流和短路保护
短的时间延时 高驱动电压
以及其他一些新的要求
后面进一步慢慢详细说明
我们之所以要讨论
碳化硅器件新的驱动要求
一方面是为了更有效的驱动碳化硅器件
以便从功率效率方面取得最大的优势
另一方面是为了保护
碳化硅本身以及整个系统
确保整个系统的稳定运行而不会出现失效
下面表格列出了碳化硅器件驱动的
新要求以及其中的原因
首先是需要高输出驱动电压
SiC MOSFET 根据不同厂商器件
需要 15V-20V 驱动电压
以达到低的导通电阻
通常早期的产品需要 20V 的驱动
新的产品为了尽量跟 Si MOSFET 兼容
驱动电压也可以是 15V
但是另一方面通常关断的时候
需要提供负压驱动
这跟 SiC MOSFET 的低阈值电压
和防止米勒效应引起的误导通相关
负压偏置通常在 -3V 和 -5V 之间
米勒误导通指的是
当因为另外一个开关管的动作
导致关断状态下的器件栅极电压上升
上升的电压通过栅极耦合到门极
导致门极到源极的电压升高超过阈值电压
这种现象可能会导致半桥拓扑中的上下管
同时导通从而造成短路
而负压偏置可以使得门极电路
更难以达到阈值电压从而避免误导通
另一个避免误导通的方法
是增加有源米勒钳位电路
当关断时不通过关断电阻
直接将门极拉到低驱动电压
从而避免器件的误导通
高的驱动电压可以降低导通电阻
从而减小导通损耗
但是 SiC MOSFET 的门极电压
通常不能超过 25V 或者 18V
所以需要驱动电压有比较精确地控制
一方面达到低损耗
另一方面实现安全运行
除了驱动电压和米勒嵌位的要求
强的驱动能力可以提高开关速度
减小开关损耗
如右图所示
红色线条表示驱动电流
蓝色表示门极电压
绿色是栅极电压
橙色是栅极电流
栅极电压电流重叠的黄色填充部分
表示开通损耗
当驱动电流大的时候
如图中下半部分
电流上升速度和电压下降速度
都变得更快从而减小开关损耗
但是另外一方面快速的电压电流变化
会因为电路各种寄生参数引起噪音而振荡
特别是高 dv/dt
会通过驱动输入输出侧之间的耦合电容
耦合到输入侧
从而导致逻辑错误或者驱动损坏
所以碳化硅驱动
必须具有很高的 CMTI 能力
SiC MOSFET 的开关速度能够达到 100V/ns
所以需要驱动芯片提供更高的 CMTI 支持
而不是 MOSFET 开关的速率
TI 业界最佳的串联电容隔离技术
能够提供非常高的 CMTI
以及其他一些优势
例如业界最高的寿命和最低的传播延迟变化
从而使电力电子系统更加可靠
对于碳化硅器件驱动的另外一个关键要求
是更快的短路保护
对于相同导通能力
对于相同导通能力
碳化硅裸片尺寸明显小于硅 IGBT
这意味着 SiC MOSFET 裸片具有较低的热容
在短路的时候能承受的时间更短
通常 IGBT 具有十个微秒的短路能力
而碳化硅器件通常具有
低于三个微秒的短路能力
所以需要驱动电路提供快速保护
另一方面 SiC MOSFET 的 I-V 特性
更加加剧了这种挑战
如图中所示 对于 IGBT
在正常导通状态下工作在饱和区
当发生短路时集电极电流增加
然后 IGBT 从饱和区快速进入到放大区
此时集电极电流受到自限制
从而限制瞬时功率
IGBT 的保护通常通过
去饱和保护电路来实现
但是对于碳化硅器件
正常的时候工作在线性区
正常的时候工作在线性区
短路的时候进入饱和区
其本身不具有自限电流能力
所以短路时电流一直会
随栅源极电压上升而上升
从而导致短路时瞬时功率密度很大
这也是为什么 SiC MOSFET
需要在两微秒甚至更短的时间内进行保护
对于碳化硅器件驱动的另一个要求是
较短的传播延迟
从而可以设置更短的死区时间
因为对于半桥电路在死区的时候
电流会通过 MOS 管的体二极管
然而体二极管具有相对较大的电压降
这在开关周期中会增加一些损耗
特别对于很高频率的应用影响会更明显
因为周期短死区时间占的比例大
另外在有些应用场合可能需要驱动
能够具有检测器件温度的功能
比如电动车或者石油钻井等应用
拥有温度检测功能的驱动
能给系统带来更多的可靠性
以上介绍了碳化硅器件驱动的一些要求
那么对于实际应用中
驱动和器件的 PCB 走线方面
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问题呢
我们可以分析一下典型的半桥电路
都包括哪些寄生参数有什么负面影响
以及有什么办法可以减少这些影响
首先在驱动环路里面会包括一部分
功率环路的源极寄生电感
开关暂态的时候
di/dt 在此电感 LCS 上引起的电压
会减慢开关速度也会增加门极振荡噪音
可能的缓解办法包括
使用单独的 kelvin 源极回路
如果器件封装提供单独的引脚的话
比如说 TO247 四脚封装
但是如果没有这个选择的话
需要将驱动的地以最短路径
直接接到器件的源极引脚
而不要通过 PCB 上的功率线
第二个寄生参数是米勒电容 CGD
这包括碳化硅器件的本身的电容
和 PCB 的寄生电容
这个电容在高 dv/dt 时候的耦合电流
有可能会导致半桥互通
器件本身电容无法改变
对于 PCB 要尽量减少
门极和栅极之间的走线的重叠
第三个寄生参数就是输出电容了
就是图中的 CGD CDS 之和
这包括器件本身的电容和
PCB 的寄生电容
这部分电容会增加开关损耗
特别对于高开关频率影响更加明显
所以说也需要尽量避免
PCB 上栅极和源极
栅极和源极之间的走线重叠
第四个寄生参数是功率环路的寄生电感
在器件关断的时候
这会导致过高的栅极超调电压
给器件带来额外的电压应力
所以需要尽可能优化 PCB 布局
以及并联无感电容来减小此电感
另外在短路关断的时候电流 di/dt 很大
为避免电感产生过高的栅极电压
可以采用软关断或者两级关断的方法
这是短路时两级关断的例子
短路时首先 VDS 电压从 15V 降到 12V
VDS 产生 60V 的超调电压
然后 VDS 再从 12V 降到 -4V
VDS 产生 102V 的超调电压
最后我想介绍一下 TI 业界领先的
碳化硅器件驱动芯片
UCC2753 系列是一款单通道非隔离型驱动
具有 35V 输出驱动电压
峰值电流为上拉 2.5A 下拉 5A
传播延迟仅为 17ns
采用 SOT-23 六引脚封装
能够节省 PCB 面积
UCC2152 系列是领先的
双通道隔离驱动器产品
具有 25V 输出驱动电压
4A 上拉电流 6A 下拉电流
业界最低的 19ns 延迟
该产品支持增强型隔离
及60s 5700V 有效值的耐压
通过了 IEC 和 VDE 的认证
采用 TI 业界最佳的电容隔离技术
可以实现 100V/ns 的 CMTI 能力
该驱动器还具有独特的外部可编程重叠
及死区时间控制
以实现更快更可靠的开关过程
UCC53 系列
是单通道隔离型碳化硅驱动器产品
输出驱动电压高达 33V
最高驱动能力可达到 17A
使其非常适合驱动碳化硅功率模块
通过加快电流转换到电压
高驱动强度显著降低了瞬时开关损耗
ISO58 系列同样是一款
单通道隔离型碳化硅驱动器
但跟 UCC53 系列相比
58 系列具有先进的保护功能
例如有源米勒嵌位 去饱和检测电路
以及实现快速过电流检测
在发生短路事件时更能软关断器件
并可向控制器回馈故障信号
除了已有的驱动产品外
我们也正在开发具有领先优势的
碳化硅专用驱动
以满足前面提到的
对于碳化硅驱动器件的新要求
以下是 TI 网站提供的几种
碳化硅驱动评估板
您可以预定这些模块
来评估我们的碳化硅驱动器产品
最后感谢大家的时间
查看以下链接
可以进一步了解 TI 的领先技术
如何实现业界最佳的碳化硅驱动器产品
谢谢
课程介绍
共计1课时,24分38秒
HVI系列 - 如何驱动碳化硅 MOSFET 以优化高功率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本课程概述了碳化硅(SiC)材料的特点以及基于SiC材料的MOSFET的卓越性能,描叙了一些SiC MOSFET的应用领域包括太阳能和电动汽车。 详细讨论了SiC MOSFET的驱动设计要求,以及简单介绍了几款TI SiC MOSFET驱动产品。
猜你喜欢
换一换
推荐帖子
- 预测性养护——工厂经理们,你值得拥有!
- 偶尔检查家里的供热、通风和空调系统是预防性养护很好的生活实例,而这对于这些机器的正常运转也同样十分重要。不过,如果您能在两个月之前就提前预知加热器会在冬季最寒冷的时段出现故障的话,情况又会是怎样呢? 借助正确的信息,我们可以做出相应的准备,并且更换部件,避免紧急维修和由于紧急维修所带来的麻烦与不便。 “我们经常在设备停止运转的时候才发现设备出现了故障,”Dave Smith说道,他是MSP43...
- soso 微控制器 MCU
- MSP-EXP430F5529LaunchPad的AD转换问题
- 我用官方例程调用AD转换,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同学用同样一段例程编译后就出问题了。。单通道单次采样,只比较与1/2电压的大小,比1/2大就亮LED灯。小就是暗的。。。问题是:信号输入不接时我的是暗的,同学的是亮的,测量电压。确实输入脚是跟地有电压的。然后我把自己的板子给他,程序给他,用他的电脑和USB接口烧写,结果我的板子亮了。我拿回来重新用自己的电脑和USB烧写原来的程序。没有变暗。。但是我接上电...
- zhwjkl 微控制器 MCU
- ARM开发详解-----dsp难分的伴侣
- 由于以后dsp要与arm结合,现在先把他搬到这里来,以免以后用得着! 最先的地址https://bbs.eeworld.com.cn/thread-75350-1-2.html 不要重复下载就好,我只是整理我的东西,以后好用,方便网友而已! [ 本帖最后由 gaoxiao 于 2009-6-1 08:38 编辑 ]...
- gaoxiao 微控制器 MCU
- 请较关于数字滤波器的问题
- 我刚接触DSP,我想知道,用DSP实现数字滤波器时,需用AD采集数据,如果是一个断续的输入信号,如附件所示,怎么样知道采集信号是一个周期的信号?谢谢!...
- lgp0922lgp DSP 与 ARM 处理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