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程目录
- 相关资源
- 课程笔记
大家好!
我叫 SamirCherian,
是德州仪器 (TI)高速放大器团队的
应用工程师。
今天,我将展示有关如何
优化互阻抗放大器以用于高速应用的
定性分析。
互阻抗放大器
用于转换来自光学传感器的
输出电流,例如,将光电二极管变为电压。
TIA 的概念简单。
它们依据欧姆定律在运算放大器中使用反馈电阻器
将电流转为电压。
但是,当尝试最大程度提高
高速系统的性能时,
分析会变得相当复杂。
在本演示中,我将介绍理论设计
概念,然后在 Spice 环境中
应用这些概念。
我们将在本演示中着重介绍三个领域 -
介绍影响其频率响应和形状的
TIA 和因素。
我将深入介绍可能影响放大器稳定性的
每个因素。
然后,我将最终检查影响 TIA 中
总体噪声的单独元素。
您还将在下面找到两个链接。
第一个链接是对基础放大器稳定性的回顾。
第二个链接是应用手册,
它提供了对互阻抗放大器
稳定性的详细量化分析。
检测和放大来自光电二极管的
高速小电流可具有较高的设计难度。
光电二极管、放大器以及印刷电路板的
寄生电容相互之间
以及与反馈电阻之间相互作用,
以修改 TIA 的频率响应形状。
该图显示了影响放大器
稳定性的主要元素。
光电二极管具有可从 1 皮法拉至
数百皮法拉不等的寄生电容,
具体取决于其敏感度。
此外,运算放大器具有共模和差分输入电容,
同样也需要加以考虑。
此外,PCB也具有一些
寄生电容。
在本演示中,我将三个电容
合为一个单输入电容,记为总计 C。
除在放大器的输入节点上的
电容器存在寄生效应外,在 PCB 以及
反馈电阻器封装中也有反馈寄生效应,
稍后,我将讨论
与射频同时增加的
物理电容器。
TIA 的带宽由三个关键元素
确定。
首选是总输入电容 -
这包括光电二极管电容、运算放大器输入电容,
以及任何寄生 PCB 电容。
其次是符合期望的互阻抗增益。
最后,同样还有运算放大器的带宽积。
运算放大器的带宽增益越高,
产生的闭环带宽互阻抗带宽就越高。
以上三个因素相互关联。
对于选定的特定运算放大器,
以互阻抗增益为目标
就会设定最大带宽,
或反之,以该带宽为目标就会将设定最大增益。
我将使用 TINA-Spice仿真软件展示 TIA 的
基础构建块以及不同的组件如何影响
TIA 的稳定性和噪声。
在本演示中,我将着重
介绍针对目标互阻抗增益
实现 65° 相补角的巴特沃斯型响应形状,
然后,我将推导闭环响应
和噪声。
当尝试选择互阻抗设计的运算放大器时,
务必了解三件事,光电二极管
电容、所需的互阻抗
增益,以及所需的闭环带宽。
放大器的稳定性取决于其环路增益,
其定义为开环增益
AOL 与反馈因子 β 的乘积。
运算放大器的反馈因子是
其噪声增益的倒数。
为仿真环路增益,
我将使用图中所示的
两个电路配置。
DUT 配置用于提取运算放大器的
开路增益幅度和相位。
图中显示的大电容器和电感器
将配置开路中的运算放大器
以提取其 AOL。
理想的放大器配置
使用理想的运算放大器提取噪声增益,
这是围绕运算放大器无源元件的
功能。
在第一种情况下,我将假定 DUT
没有任何输入电容和理想的光电二极管,
没有寄生电容。
在此案例中,没有任何输入和反馈
电容器,放大器采用单元增益缓冲器
配置。
噪声增益的幅度在整个频率中
并没有扁平为零 dB,其相位也是如此。
以 dB 表示的环路增益是
AOL 与 β 之和。
由于 β 是 0dB,环路增益将跟踪开环增益。
如要确定相补角,
查找 AOL 曲线与 β 曲线相交处的
频率。
该点可称为回路增益交叉点。
在此案例中,环路增益交叉点
出现在运算放大器的
增益带宽积,即 1GHz。
现在,找到交叉频率处环路增益的
相位。
在本例中,它为 90°,因为系统是
单极性放大器。
相补角为180°
减去 90° 相移,由于其为单极性,
这可产生 90° 的相补角。
放大器因此稳定。
现在让我们考虑光电二极管和运算放大器的
输入电容。
我将假定总输入电容为 10 皮法,
并且目标互阻抗增益为 159 千欧姆。
开环增益曲线将保持为
上一例中的曲线不变,
如红色曲线所示。
出于噪音增益考虑,
10 皮法拉输入电容器
已添加至理想放大器的反向终端处。
现在,让我们看看跨频率噪声增益行为。
在低频时,10 皮法拉电容
阻抗将极高,
并因此将被视为开路。
在低频时,放大器
将如前用作空增益缓冲器,
此增益幅度为零 dB。
随着频率上升,输出电容器的阻抗
将开始降低。
在 1/2π RFC(总计)的频率下,
即 100KHz 频率下,阻抗电容器
等于反馈电阻器的值。
这是噪声增益曲线上的零。
在零频率以上,噪声增益
将开始以20 dB/十倍频程的速率增加。
总相位会发生变化,
因为它将是 0° 至 90°。
现在,让我们考虑环路增益交叉。
我们使开环增益降低 20dB/十倍频程。
它将在 1GHz 处经过 0db 线。
与此类似,噪声增益曲线
将开始在 100KHz 处以 20dB/十倍频程的速率增加。
交点即环路增益交叉点,
它是 100KHz 处零频率与
1GHz 处放大器增益带宽积的
几何平均数。
此环路增益因此将在 10MHz 交叉。
请记住,噪声增益中的零是 β 中的极。
产生的环路增益确实有双极响应。
现在我们需要了解一下幅度。
噪声增益始于 100KHz,
并以 20 dB/十倍频程的速率增加,
而 AOL 以 -20 dB/十倍频程的速度降低。
环路增益在环路增益交叉频率处
具有 -40 dB 的接近率。
这通常指示存在潜在的不稳定性。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环路增益的相位。
正如此前的情况,1KHz 的主极点
将影响90° 的总相移,
该相移在 10KHz 处结束。
但是,现在由于在 100KHz 处为零,
相位将持续减少。
在 1MHz 时,总相移
接近 180°。
请记住,在此之前,环路增益交叉处
为 10MHz。
在该频率处,围绕反馈环路的
总相移是 180°,
这表示产生的相补角是 0°,
并且 TIA 现在将变得不稳定。
现在,让我们考虑TIA 的环路增益响应
对反馈电容的影响。
我将首先假定反馈电容
为 141 飞法拉。
我将稍后展示,
我是如何针对反馈电容提出此类值。
检查整个频率的噪声增益形状。
如前所述,噪声增益
将在低频时扁平。
由于反馈电容远小于
输入电容,它将不会影响
零频率的位置。
但是,在 1/2π RFCF 的频率下,
即 10 MHz 频率下,
反馈电阻与反馈电容的阻抗
将变为相等。
在较高频率处,由于 Rf 与 Cf 并联,
RF 不再会影响噪声增益。
因此,产生的噪声增益
将由总计为 C 的输入电容以及
反馈电容 CF 确定。
由于这两个电容器的阻抗幅度
将以相同频率变化,
噪声增益将变平,如图中所示。
反馈电容因此具有
在噪声增益中插入池的效果,这将继而纠正
环路增益曲线上回收相位。
如图中所示,环路增益交叉点
将在接近极点频率的位置处出现,
大约 10MHz。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相位响应。
比极点频率低十倍频程,
由于存在反馈电容,环路增益相
将开始以45 度/十倍频程的速率增加。
在 10MHz 处出现环路增益交叉时,
覆盖足够相位的环路增益
可提供大约65° 的相比角,
因此为我们带来巴特沃斯型响应。
将反馈电容设为远低于
该 141 飞法拉的值将进一步
推动极点频率。
这将导致相补角不够理想。
与此类似,将反馈电容
提高到远高于141 飞法拉的值,
这将使极点频率更接近零频率。
这将导致过阻尼响应。
但是,闭环带宽
将比过去低得多。
结果变为,对于巴特沃斯型响应,
相补角为 65°,
您必须根据此方程式
将反馈电容设为相等,
其中 f -3 dB 是由运算放大器增益带宽与
噪声增益中零频率的几何平均数
得出。
我就是这样得出 141 飞法拉的
反馈电容值。
在此幻灯片中,我仿真
互阻抗放大器在我更改反馈电容值后的
环路增益和闭环带宽。
将反馈电容值
提高到 280 飞法拉会将极点频率拉至低值,
导致相补角和
过阻尼响应增加。
当反馈电容器的值降低时,
反之亦然。
极点在频率方面会进一步外推,
从而缩减相补角和频率响应
将显示超额峰值。
用于仿真闭环互阻抗增益的电路
如此处所示。
最后,我总结了
变更反馈电容值的结果。
如您所见,对于某个反馈电容值,
巴特沃斯型响应的一半,
相补角将下降至大约 39°。
但是,闭环带宽
已从 10 MHz增至 14 MHz。
另一方面,反馈电容值翻倍
导致相补角接近 90°。
不过,带宽的减幅过半,
降至 4MHz。
这样,通过更改反馈电容值,
设计人员可通过控制相补角
来控制想要在电路中
实现的脉冲响应,或者可控制所需的
闭环带宽。
解补偿运算放大器是单位增益不稳定的
放大器。
单位增益稳定放大器具有第二个 AOL 极点,
该极点通常在零 dB 交叉处出现。
另一方面,解补偿运算放大器
将在其单位增益带宽前,
出现其第二个极点。
解补偿运算放大器使 IC 设计人员
能够在相同静态电流下是选择相对更高带宽、更低噪声的放大器
还是选择单位增益稳定的对应放大器之间做出
折衷。
我们现在比较两个 TI 放大器,
OPS 656 为单位增益稳定,OPS 657 则在增益为 7 时
稳定。
如您可见,在两个案例中,消耗的静态电流均为
14 毫安。
然而,在 OPS 657 案例中,
对于 656,增益带宽积
约为 1.6GHz对比 230MHz。
与此类似,657 的噪声比 OPS 656 的噪声
要低得多。
看一看开环增益幅度曲线,
您将注意到在 OPS 656 中,
即此处上方的蓝色曲线,
斜率从大约 20 dB/十倍频程降低到每十倍频 40 dB,
接近零 db 交叉处。
但是,在 OPS 657 中,
其出现要早得多。
现在,让我们看看补偿放大器
更适合 TIA 应用。
如先前所讨论,
TIA 的噪声增益将受到输入和
反馈电容的影响。
由于对噪声增益曲线存在此影响,
在幅度大于零 dB 处将出现相补角。
对于适当补偿的放大器,
在增益为 1 加上总计 C除以反馈 C 得出的增益处
通常将出现交叉。
在 OPS 657 的案例中,噪声增益曲线
将在 37 dB 处与开环增益曲线相交,
而第二个开环增益极点在 19 dB 处出现。
这表示存在-20 dB/十倍频程接近率,
而这意味着稳定的运算放大器配置。
请记住,对于巴特沃斯型响应,
相补角为 65°,
闭环带宽由该方程式得出。
要实现该闭环带宽的
相应反馈电容
由此处的方程式得出。
现在,我已扫描从 1 千欧姆至 10 兆欧姆的
反馈电阻,并抽取了
所需的闭环带宽和反馈电容值。
我已检查了四个不同的
具有增益带宽的放大器产品,频率范围涵盖 500MHz
至 2GHz,应有尽有。
正如预期,更高的增益带宽放大器
能够产生更高的闭环带宽。
在各自情况下,我假定输入电容为
10 皮法拉。
随着输入电容值增加,
可实现的带宽将减少。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反馈电容。
闭环带宽越高,
获得巴特沃斯响应所需的反馈电容值
就变得极小,
并可以是数十飞法拉。
在此类情况下,此类反馈电容值
可能就很难在硬件中实现。
实现极低的反馈电容值
可能不切实际,因为没有足够的
0.2 皮法拉以下的芯片电容器,
并且因为存在 PCB 寄生,
这使外部电容器显得逊色。
此外,反馈电阻器包
自身具有自己的寄生电容,
应将该电容值加上,从而防止
设计人员得出极低的反馈
电容值。
通过移除低于放大器、
反向输入、其输出以及反馈路径下的接地平面和电源平面,
可以减小寄生电流。
有可能通过使用电容 T 形网络,
实现极小的电容器值,
如此电路中所示,其有效电容
由此方程式给出。
例如,C1 等于C2 等于 1 皮法拉,
C3 等于47 皮法拉,
该 T 形网络的等效电容
结果是 20 飞法拉。
同样,要获得极大的反馈电阻,
可使用电阻器树形网络,
其中冷却剂电阻由此方程式给出。
同样,如果 R1等于 R2,
等于 100 千欧姆,且 R3 等于 10 千欧姆,
则可获得等效电阻或 1.2 兆欧姆。
现在,让我们看看影响互阻抗放大器
总输出噪声的各种元件。
存在 4 个影响因素。
还有放大器的电压噪声
影响的噪声,运算放大器的
电流噪声影响的噪声,
反馈电阻器元件影响的噪声,
并且存在因放大器的
电压噪声和噪声增益形状产生的
总输出电压噪声。
我们现在将分别检查四个影响因子中的
一个。
在极低频率时,输入电容
与反馈电容为开路,
从而在放大器的输出端
将出现增益为 1 的放大器电压噪声。
在反馈电阻作用下,
放大器的电流噪声将提高,
并以其输出的形式出现。
同样,反馈电阻器的噪声
将直接出现在放大器的输出端,
且增益为零 dB。
请注意,此处所有噪声项
均指噪声密度,其单位为每根赫兹。
在下张幻灯片上将详细讨论
最终噪声项。
TIA 的噪声增益将使高频下的
电压噪声成形。
我已仿真 TIA 的输出噪声,
假定放大器噪声为 4 纳伏/根赫兹,
以及输入和输出元件如先前所述。
TIA 在低频率下的噪声为
4 纳伏/根赫兹,与预期相符。
在 100KHz零频率后,
噪声开始以20dB/十倍频程的速率增加。
噪声在极点频率处乘以 37 dB 最大值,
并自此保持不变。
但是,TIA 的输出噪声
将以 20dB/十倍频程的速度递减,因为它存在闭环增益
滚降。
TIA 在高频处的输出噪声
可按此方程式逼近,其中 F 通常是
任何 TIA后滤波的带宽,
或者是 TIA 本身的闭环带宽。
称作 TIA 噪声的总输入是
所有单个影响因素
除以互阻抗增益RF 结果平方和的
平方根。
重要的是,在 JFET 或 CMOS输入放大器案例中,
可以忽略电流噪声项,
因为它极小。
这可导致 TIA设计人员相信
JFET 或CMOS 输入放大器
将始终提供最低噪声解决方案。
但是,这可能不是真的,因为传统上 BJT 输入放大器
与其 FET 对应产品相比具有低电压
噪声。
本示例中,我将双极输入放大器
OPA846 与JFET 输入放大器 OPA657
进行了对比。
如您在 JFET 的例子中所见,
电流噪声比 BJT输入放大器低得多。
然而,其电压噪声
也比双极输入放大器高得多。
在本图中,我将在扫描反馈电阻期间
将 OPA846 和 OPA657 的输入参考噪声进行了
比较。
在电阻较低处,OPA846 影响的噪声
低于657,
这是因为此处的主要因素是电压噪声。
不过,随着反馈电容值增加,
您可以看到 JFET输入放大器趋于
变成更佳的解决方案。
这是因为双极输入放大器 OPA846 的
电流噪声在反馈电阻的作用下
放大。
它将开始主导总输出噪声。
总而言之,BJT 输入放大器
在高频的中到高互阻抗增益应用中
将展示卓越的SNR 性能,
而 FET 和CMOS 输入放大器
将在中到低频率但互阻抗增益极高的应用中
展示卓越的SNR 性能。
总之,互阻抗放大器
具有二阶闭环响应。
封闭型方程式表明它将使设计人员
能够根据期望的互阻抗增益
和输入电容推导带宽和
反馈电容。
由于噪声增益始终是高值处
穿过开环增益曲线,因此如得到正确补偿,
运算放大器就无需稳定的单位增益。
事实上,解补偿放大器可能会变成更佳。
互阻抗放大器的输出噪声
在较高频率下将很大程度上受到
峰值上升电压噪声的影响。
一般而言,双极输入放大器
更适于在较宽带宽处提供低至中的
互阻抗增益,而 JEFT 与 CMOS 输入放大器
更适于在较低带宽处提供高
高互阻抗增益。
当使用 BJT输入放大器时,
必须将等于反馈电阻的电阻器
放在介于从运算放大器非反向终端至
接地之间的位置。
这用于抵消 BJT 放大器偏移电流的
效应。
除此之外,将旁路电容器
并联非反向终端上的电阻器
以降低较高频率处电阻器的
噪声影响量。
我在此列出了一些其他资源
以帮助您设计 TIA。
此博客文章包含指向 Excel 计算器的链接,
其中包含在此演示中讨论的方程式。
我希望您觉得这对于简化您的设计有用。
此外,在TI 网站上
还提供了完整的端到端参考设计
以使您能够评估光学前端的
系统性能。
该设计包含激光及其激光驱动器、
带偏置电源的光电二极管、
放大器信号链以及包含时钟电路、
FGA 以及内存的 ADC 板。
我希望您觉得这有助于评估您的系统
性能。
课程介绍
共计1课时,25分31秒
高速Transimpedence放大器设计流程
本视频将展示有关如何优化互阻抗放大器以用于高速应用的定性分析。互阻抗放大器用于转换来自光学传感器的输出电流,例如,将光电二极管变为电压。TIA的概念简单。它们依据欧姆定律在运算放大器中使用反馈电阻器 将电流转为电压。但是,当尝试最大程度提高高速系统的性能时,分析会变得相当复杂。在本演示中,我将介绍理论设计概念,然后在Spice环境中应用这些概念。我们将在本演示中着重介绍三个领域-介绍影响其频率响应和形状的TIA和因素。我将深入介绍可能影响放大器稳定性的每个因素。然后我将最终检查影响TIA中总体噪声的单独元素.
猜你喜欢
换一换
推荐帖子
- C6000中complex.h中的问题
- 在complex.h,为什么我用其中定义的函数 _Fcomplex (_FCmulcc)(_Fcomplex, _Fcomplex); _Fcomplex (_FCaddcc)(_Fcomplex, _Fcomplex); _Fcomplex (_FCsubcc)(_Fcomplex, _Fcomplex); 结果总是不正确呢? 多谢了...
- chhtx DSP 与 ARM 处理器
- 关于SPI-Flash的一些基础知识
- 1.不同的SPIFLASH芯片可能会提供的擦除方式:扇区擦除(4KBytes),半块擦除(32KBytes),块擦除(64KBytes),片擦除。 2.不同的SPIFLASH芯片可能会提供的编程方式(也就是写数据):页编程(256Bytes),扇区编程(4KBytes)。 3.SPIFLASH如果擦除过,在往里面写0xFF这样的数据意义不大,因为它的特性就是擦除后数据就是0xFF。 ...
- 灞波儿奔 微控制器 MCU
- 求大神指教CC1101的问题i,为什么我发送收不到
- 我用用一个单片机控制MSP430f5438 一个CC1101发送数据,一个CC1101接收数据。 但是我不管怎么发送,我在接收端的rxBuffer 中只能看见0F 00 00 00 也就是执行这句话之后 halSpiReadBurstReg(CCxxx0_RXFIFO, rxBuffer, packetLength,1); 我看过发送端的寄存器 look1=...
- aizhixi106 微控制器 MCU
- CCS2.2的问题还是程序的问题???
- 我用的是DM642,在通过定时器控制LED闪烁的时候出现这样一个问题:连接仿真器,打开CCS2.2运行程序的时候,板子没有反应,但是关闭CCS以后板子开始工作了,再打开CCS的时候又不工作了,这是怎么回事啊?找不到原因,有点郁闷啊! ...
- wangyueming DSP 与 ARM 处理器
-
通过德州仪器TI高速放大器团队的应用工程师SamirCherian讲解,了解到如何优化互阻抗放大器用于高速应用的定性分析。工程师详细讲解了设计、概念以及应用。介绍了影响其频率响应和形状的TIA和因素。讨论与射频同时增加的物理电容器。通过一系列图表、数据、案例等方式,阐述了各种因素和功能特点。在影响互阻抗放大器总输出噪声的各种元件方面,讲解众多影响因素。通过这些讲解,让我们对今后评估自己的系统性能有很大帮助,受益匪浅,在此表示感谢了。
2019年12月25日 14: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