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校准和补偿

+荐课 提问/讨论 评论 收藏
  • 本课程为精品课,您可以登录eeworld继续观看:
  • 3.1 校准和补偿
  • 登录
大家好,欢迎观看TI 高精度实验室 视频,本视频将讨论如何使用温度传感器进行 校准和补偿。 在本视频中,我们将讨论使用温度 传感器校准和补偿系统的 概念。 通常,补偿意味着迁移一个或多个 可变参数对系统行为的 影响。 让我们以一个小信号反相 放大器为例。 理想电路的增益表示为反馈电阻器 除以输入电阻器。 不过,在实际的实现过程中,情况可能并非如此, 因为使用的电阻器与 温度相关。 这称为电阻的温度系数, 或 TCR,以百万分率/摄氏度为单位。 制造商在数据表中 提供组件关于 25 摄氏度 室温的 TCR最大限值。 在该示例中,让我们进一步假设反馈 电阻器 Rf 的值为 2 千欧。 输入电阻器 Rn 的值为 1 千欧。 两个电阻器都具有正负 100 ppm/摄氏度的 TCR,在 25 摄氏度下指定。 这会导致理想反相增益 2。 针对 125 摄氏度求解 TCR 公式, 可得到 Rf 的变化量为 正负 20 欧姆,Rn 的变化量 为正负 10 欧姆。 正如前面所计算, 该电路的理想增益幅度是 2。 让我们假设输入小信号 是锯齿波,该波以增益 2 进行放大。 Vout 的虚线显示了可能的最大输出 信号电平。 在该理想情况下,输出信号等于 最大输出电平。 现在,在 125 摄氏度下,如果两个电阻器 使最大正负 TCR 产生漂移, 那么增益保持不变。 输入信号也保持不变。 不过,如果漂移不相同, 那么结果就会截然不同。 如果 Rf 具有正漂移,Rn 具有负漂移,那么 该电路的增益从 2 变为 2.04。 这会导致输出信号超出最大信号电平, 从而产生削波并在输出中引入 谐波失真。 如果 Rf 具有负漂移,Rn 具有正漂移,那么 该电路的增益从 2 变为 1.96。 这会导致输出信号放大率 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我们先前已看到温度如何影响 简单反相放大器的行为,因此我们知道 对于不断变化的温度,需要应用 某种形式的迁移或补偿,这一点至关重要。 一种简单的补偿方法是将一个 可变电阻器与输入和 反馈电阻器进行串联。 不过,要确定实现的补偿量, 我们必须知道我们计划对其 进行补偿的组件周围的 系统温度。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使用温度传感器元件。 一旦我们可以准确地确定该温度, 就可以对电路应用正确的补偿,从而 确保无论温度如何变化,都使用 相同的增益对输出进行放大。 我们已经了解温度补偿,那么 现在我们将介绍什么是温度校准 以及如何利用温度校准为给定的电路 执行补偿。 如前所述,由于环境 温度变化或自热效应, 所有组件都会引入某种程度的 温度误差。 对于该示例,我们将再次采用反相 放大器电路。 x 轴表示温度。 y 轴表示增益。 绿线表示理想增益 2,我们 希望电路在整个工作 温度范围内具有该增益。 理想增益周围的红框表示由于 组件值的变化而导致的增益 误差 -- 在本例中,是由于温度而导致的电阻器值变化。 我们的目的是通过补偿将增益误差降低至 可接受的限值,如绿框所示。 这是通过校准来实现的。 可以根据需要补偿的误差类型 来使用不同类型的校准方法,我们接下来将 对此进行介绍。 最基本的方法是单点校准, 如此处的图所示。 当在工作温度范围内误差 保持恒定时,使用单点校准 技术。 如果测量的增益大于理想增益, 误差为正值,如果测量的增益小于理想增益,误差 为负值。 如果电阻器具有的容差误差和 TCR 都 以某个比例变化,从而导致实际增益 在其工作温度范围内 保持不变,则会发生这种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一个电阻器 必须调节,从而使总增益尽可能 接近理想增益。 绿框显示了应用误差的 可接受限值。 为了执行单点校准, 在参考温度下测量增益误差。 然后计算所需的补偿量。 然后调节可变电阻器,从而 使总增益误差处于应用的可接受限值 之内。 下一种校准方法是两点校准。 实际上,可能不具有两个 以确切的比例变化的电阻器。 这会导致增益斜率,进而导致增益随 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或随温度的升高 而减小。 绿框显示了应用误差的 可接受限值。 为了执行两点校准, 在工作范围的最低温度下 测量系统输出。 在工作范围的最高温度下 执行相同的过程。 确定增益区域后,可以相应地改变 一个或两个电阻器的大小,从而使增益 误差处于可接受的工作范围之内。 对于具有非线性响应的 系统,使用多点校准。 该方法是最复杂的方法, 因为它需要系统设计人员了解 实际测量的响应并以最合适的 方式将其代入可以线性化的公式中。 例如,寄生引线电感和迹线电容 可能改变小信号放大器的行为, 输入信号频率和温度导致 非线性曲线。 多点校准需要在多个温度下 及其输入信号频率的多个点处 测量传递函数,或者在本示例中 为增益。 然后对小信号段进行线性化,以形成 具有更高线性度并且能够通过 调节可变电阻器进行温度补偿的 增益曲线。 综上所述,本视频讨论了温度 如何影响所有电路的 响应以及为何需要补偿。 我们还讨论了可以使用的校准 技术类型,其依据是 系统的传递函数会如何响应温度变化。
课程介绍 共计13课时,1小时32分10秒

[高精度实验室] 传感器技术 : 温度传感器

传感器 温度传感器 高精度实验室 TIPL

在TI精密实验室-传感器系列中,我们的专家将向您介绍温度和磁性传感器,以帮助您缩短设计时间,并从概念验证快速过渡到产品化。

推荐帖子

430YU与GSM模块的通信,发短信
#include //unsigned char Data[6];使用P1.0的中断 unsigned char flag = 0; void Init_spi(void); void GSM(void); void Delay(unsigned int z); void Send_Cmd(unsigned char *s); void main(void) { WDTCTL...
430我要飞 微控制器 MCU
对于浮点型dsp28335来说,IQmath的意义大不大?
求大神讲解一下,IQmath是为了给定点芯片提供快速浮点运算的能力还有那些作用?在浮点芯片中运到到哪些方面有优化程序的作用? ...
风华 DSP 与 ARM 处理器
430远程更新固件的问题请教,急啊
我用的是430F149的片子,最近在折腾这远程更新的问题,看了一些资料,按着微控设计网上的资料做,而且还有例子,例子修改后是烧到单片机里面了,但是之后该怎么操作呢,在它的里面是两个工程文件,不过在实际操作中只有那个.s43这个文件在执行,还有那5个关于更新的命令介绍的一点也不详细,除了那个 ? D 1500 8之外,其他的不会用,哪位大神把弄过这个,还请点拔点拔,弄了有一阵子了,也没成果,有点想放...
hanwenli123 微控制器 MCU
28335 SCI写TXBUF但寄存器里的值没变化是什么原因?
代码如下  通过while循环不断对SCITXBUF写数据 那么我观察寄存器里的值应该是不断变化的 但是实际运行时寄存器内的值无变化 PC端接受不到数据 #include "DSP28x_Project.h"     // Device Headerfile and Examples Include File void main(vo...
030332 DSP 与 ARM 处理器

推荐文章

智能无线工业传感器设计完全指南 2025年04月03日
摘要 本文概述了几种无线标准,并评估了低功耗蓝牙® (BLE)、SmartMesh(基于IEEE 802.15.4e的6LoWPAN)和Thread/Zigbee(基于IEEE 802.15.4的6LoWPAN)在恶劣工业射频环境中的适用性,文中提供了几个比较指标,包括功耗、可靠性、安全性和总拥有成本。SmartMesh时间同步消耗的功耗较低,并且SmartMes...
多传感器数据融合与SLAM技术:构建精确的环境模型 2025年04月03日
在智能机器人和自动驾驶汽车等自主导航系统的开发中,构建精确的环境模型是至关重要的。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多传感器数据融合与SLAM(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即同时定位与地图构建)技术成为了不可或缺的工具。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两项技术的原理、优势以及它们如何协同工作,以构建出高精度、鲁棒性强的环境模型。 一、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
人形机器人引爆百亿柔性传感器市场,五大A股龙头谁将胜出? 2025年04月02日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人形 机器人 正从科幻设想逐步走进现实,成为推动产业变革的新引擎。 从2024 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多款人形机器人的惊艳亮相,优必选上市、特斯拉二代人形机器人 “擎天柱” 发布,到宇树科技人形机器人登上春晚舞台,人形机器人的话题热度持续高涨。 人形机器人东风起,百亿蓝海市场爆发 技术的进步赋予了人形机器人聪慧的 “大脑”、敏捷的 “小脑” 和灵活...
全球首款“全局曝光+事件感知”融合视觉传感器问世,锐思智芯拓宽机器感知新视界 2025年04月02日
据麦姆斯咨询报道,近日,领先的融合视觉传感器研发商锐思智芯®正式发布全球首款将全局曝光图像技术与EVS事件感知技术实现像素级融合的融合视觉传感器——ALPIX-Pizol®。作为全球首款将出色的暗光性能、高帧率运动捕捉、高光比动态成像和超低功耗感知特性集于一身的视觉传感器,ALPIX-Pizol® 为低算力、低功耗端侧AI感知、超低功耗成像、无人机、机器人与智慧城市领域的前沿...
分享到X
微博
QQ
QQ空间
微信

 
EEWorld订阅号

 
EEWorld服务号

 
汽车开发圈

 
机器人开发圈

About Us 关于我们 客户服务 联系方式 器件索引 网站地图 最新文章 手机版

站点相关: EEWORLD首页 EE大学堂 论坛 下载中心 Datasheet 活动专区 博客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18号B座15层1530室 电话:(010)82350740 邮编:100190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5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