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校准和补偿

+荐课 提问/讨论 评论 收藏
  • 本课程为精品课,您可以登录eeworld继续观看:
  • 3.1 校准和补偿
  • 登录
大家好,欢迎观看TI 高精度实验室 视频,本视频将讨论如何使用温度传感器进行 校准和补偿。 在本视频中,我们将讨论使用温度 传感器校准和补偿系统的 概念。 通常,补偿意味着迁移一个或多个 可变参数对系统行为的 影响。 让我们以一个小信号反相 放大器为例。 理想电路的增益表示为反馈电阻器 除以输入电阻器。 不过,在实际的实现过程中,情况可能并非如此, 因为使用的电阻器与 温度相关。 这称为电阻的温度系数, 或 TCR,以百万分率/摄氏度为单位。 制造商在数据表中 提供组件关于 25 摄氏度 室温的 TCR最大限值。 在该示例中,让我们进一步假设反馈 电阻器 Rf 的值为 2 千欧。 输入电阻器 Rn 的值为 1 千欧。 两个电阻器都具有正负 100 ppm/摄氏度的 TCR,在 25 摄氏度下指定。 这会导致理想反相增益 2。 针对 125 摄氏度求解 TCR 公式, 可得到 Rf 的变化量为 正负 20 欧姆,Rn 的变化量 为正负 10 欧姆。 正如前面所计算, 该电路的理想增益幅度是 2。 让我们假设输入小信号 是锯齿波,该波以增益 2 进行放大。 Vout 的虚线显示了可能的最大输出 信号电平。 在该理想情况下,输出信号等于 最大输出电平。 现在,在 125 摄氏度下,如果两个电阻器 使最大正负 TCR 产生漂移, 那么增益保持不变。 输入信号也保持不变。 不过,如果漂移不相同, 那么结果就会截然不同。 如果 Rf 具有正漂移,Rn 具有负漂移,那么 该电路的增益从 2 变为 2.04。 这会导致输出信号超出最大信号电平, 从而产生削波并在输出中引入 谐波失真。 如果 Rf 具有负漂移,Rn 具有正漂移,那么 该电路的增益从 2 变为 1.96。 这会导致输出信号放大率 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我们先前已看到温度如何影响 简单反相放大器的行为,因此我们知道 对于不断变化的温度,需要应用 某种形式的迁移或补偿,这一点至关重要。 一种简单的补偿方法是将一个 可变电阻器与输入和 反馈电阻器进行串联。 不过,要确定实现的补偿量, 我们必须知道我们计划对其 进行补偿的组件周围的 系统温度。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使用温度传感器元件。 一旦我们可以准确地确定该温度, 就可以对电路应用正确的补偿,从而 确保无论温度如何变化,都使用 相同的增益对输出进行放大。 我们已经了解温度补偿,那么 现在我们将介绍什么是温度校准 以及如何利用温度校准为给定的电路 执行补偿。 如前所述,由于环境 温度变化或自热效应, 所有组件都会引入某种程度的 温度误差。 对于该示例,我们将再次采用反相 放大器电路。 x 轴表示温度。 y 轴表示增益。 绿线表示理想增益 2,我们 希望电路在整个工作 温度范围内具有该增益。 理想增益周围的红框表示由于 组件值的变化而导致的增益 误差 -- 在本例中,是由于温度而导致的电阻器值变化。 我们的目的是通过补偿将增益误差降低至 可接受的限值,如绿框所示。 这是通过校准来实现的。 可以根据需要补偿的误差类型 来使用不同类型的校准方法,我们接下来将 对此进行介绍。 最基本的方法是单点校准, 如此处的图所示。 当在工作温度范围内误差 保持恒定时,使用单点校准 技术。 如果测量的增益大于理想增益, 误差为正值,如果测量的增益小于理想增益,误差 为负值。 如果电阻器具有的容差误差和 TCR 都 以某个比例变化,从而导致实际增益 在其工作温度范围内 保持不变,则会发生这种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一个电阻器 必须调节,从而使总增益尽可能 接近理想增益。 绿框显示了应用误差的 可接受限值。 为了执行单点校准, 在参考温度下测量增益误差。 然后计算所需的补偿量。 然后调节可变电阻器,从而 使总增益误差处于应用的可接受限值 之内。 下一种校准方法是两点校准。 实际上,可能不具有两个 以确切的比例变化的电阻器。 这会导致增益斜率,进而导致增益随 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或随温度的升高 而减小。 绿框显示了应用误差的 可接受限值。 为了执行两点校准, 在工作范围的最低温度下 测量系统输出。 在工作范围的最高温度下 执行相同的过程。 确定增益区域后,可以相应地改变 一个或两个电阻器的大小,从而使增益 误差处于可接受的工作范围之内。 对于具有非线性响应的 系统,使用多点校准。 该方法是最复杂的方法, 因为它需要系统设计人员了解 实际测量的响应并以最合适的 方式将其代入可以线性化的公式中。 例如,寄生引线电感和迹线电容 可能改变小信号放大器的行为, 输入信号频率和温度导致 非线性曲线。 多点校准需要在多个温度下 及其输入信号频率的多个点处 测量传递函数,或者在本示例中 为增益。 然后对小信号段进行线性化,以形成 具有更高线性度并且能够通过 调节可变电阻器进行温度补偿的 增益曲线。 综上所述,本视频讨论了温度 如何影响所有电路的 响应以及为何需要补偿。 我们还讨论了可以使用的校准 技术类型,其依据是 系统的传递函数会如何响应温度变化。
课程介绍 共计13课时,1小时32分10秒

[高精度实验室] 传感器技术 : 温度传感器

传感器 温度传感器 高精度实验室 TIPL

在TI精密实验室-传感器系列中,我们的专家将向您介绍温度和磁性传感器,以帮助您缩短设计时间,并从概念验证快速过渡到产品化。

猜你喜欢 换一换

推荐帖子

讲一下MSP430程序库基本结构知识
      与msp430最初的接触来自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MSP430系列单片机系统工程设计与实践》这本书;我开始参加电子设计竞赛是在大二的暑假,放假之前听说竞赛用MSP430F169的单片机,然后就去图书馆找有关430单片机的书籍了,有关这款单片机的书不多,很幸运的是我借到了这本书;我写430单片机的程序风格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此书的影响。   &n...
fish001 微控制器 MCU
了解风门执行器以及在它们在汽车暖通空调系统中的驱动因素
无论在酷暑还是寒冬,乘客始终可以通过汽车的加热和制冷系统享受到舒适的车内环境。在不同类别的车辆中,这些暖通空调(HVAC)系统的复杂性和自动化程度也各不相同。经济型汽车可能需要驾驶员手动旋转旋钮来控制温度,而在高端车辆中,则可以通过传感器同时自动控制车内的温度以及空气的湿度和质量。 空气流动   无论何种类别的车辆,汽车HVAC系统都需要交换空气,并在此过程中改变其温度...
alan000345 TI技术论坛
电磁干扰抑制技术全面概述
      提起电磁干扰(EMI)这个词,人们或许还感陌生,但EMI的影响却是几乎每个人都曾身经历过的。例如,观看电视时,附近有人使用电钻、电吹风等电器,会使电视画面出现雪花点,所声器里发出剌耳的噪声……这类现象人们早已司空见惯、习以为常了,但是电磁干扰的危害却远不止如此。事实上,电磁干扰已使民航系统失效、通信不畅、计算机运行错误、自控设备...
fish001 模拟与混合信号
DSP开发板的芯片中28335和2812哪块比较适合初学者?
    学习DSP就是从资料和例程开始,如果装了TI的ducontrolSUITE并且英语稍微过关的zhi话,里面的资料和例dao程都够初学者学习任意一种芯片。而这两块芯片相较而言2812有更多的中文资料可以参考,也有更多的其它学习者自己开发的程序参考,但28335技术更靠前一些,毕竟浮点DSP是以后的发展方向,其学习板和配套程序也已经成熟,从28335开始个人感觉要更好。 ...
Aguilera DSP 与 ARM 处理器

推荐文章

ST 意法半导体 1.5MP近红外低功耗光车用全局快门图像传感器 2025年06月25日
VB56G4A 是一款 1.5 MP像素全局快门图像传感器,专为汽车驾驶员监控应用。使用卓越的 3D 堆叠技术和 ST 专利工艺,传感器执行在近红外区域(940 nm)表现出色。因背面照明技术 (BSI)及其出色的灵敏度,VB56G4A 可以使用一个简单的 LED 或 VCSEL 进行操作。因此非常适用于驾驶监控系统 (DMS)等应用。 且为了利于客户评估验证影像品质,...
思特威3MP高性能车规级CMOS图像传感器新品SC360AT 2025年06月25日
在智能汽车技术加速演进与规模化普及的趋势下,单辆汽车搭载的摄像头数量将持续增长。同时,高阶智能辅助驾驶功能对环境感知精度提出了更高要求,推动市场对高分辨率、高性能车载CMOS图像传感器的需求进一步提升。据TSR最新预测,2023年至2028年,全球车载CMOS图像传感器的出货量将从3.8亿颗增长至4.8亿颗。在车载ADAS摄像头应用方面,3MP逐渐成为主流分辨率配置,为车辆提...
村田推出面向工业设备的数字三轴 MEMS 加速度传感器 SCA3400 系列 2025年06月25日
村田推出面向工业设备的数字三轴 MEMS 加速度传感器 SCA3400 系列 ——业内居先,长期漂移低于 0.5mg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以下简称“村田”)宣布,成功开发出面向工业设备的数字三轴 MEMS (1)加速度传感器“SCA3400系列”。该系列产品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的偏移寿命漂移(2)值控制在 0.5mg(毫伽)以下,在业内处于居先水平(3),具备优异的耐久性和...
拓展加速度测量范围,BHI385 为下一代运动穿戴设备解锁高冲击动作追踪新体验 2025年06月24日
AI 驱动的智能传感器实现动态动作实时洞察——同时具备超低功耗特性 可精确捕捉高达 ±28 g 的动态动作,如重击、挥动和跳跃 集成具备自学习能力的 AI,实现本地手势识别——无需依赖云端或预设训练数据 搭配 Motion AI Studio 与开放 SDK,可快速在传感器中部署机器学习模型与各类算法 超低功耗设计,适用于穿戴式设备与耳戴设备中的持续追踪 紧凑且...
分享到X
微博
QQ
QQ空间
微信

 
EEWorld订阅号

 
EEWorld服务号

 
汽车开发圈

 
机器人开发圈

About Us 关于我们 客户服务 联系方式 器件索引 网站地图 最新文章 手机版

站点相关: EEWORLD首页 EE大学堂 论坛 下载中心 Datasheet 活动专区 博客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18号B座15层1530室 电话:(010)82350740 邮编:100190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5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