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课程为精品课,您可以登录eeworld继续观看:
- 3.5.4 甲乙类功率放大电路
- 登录
- 课程目录
- 相关资源
- 课程笔记
好,这节课我们来介绍
甲乙类功率放大电路
它位于教材的3.6.6节
图示的乙类功率放大电路
在小电流时性能良好
但是用于大功率功放电路时
会有热击穿问题
在大功率情况下
三极管 T1 和 T2
它的发热
远比二极管 D1 和 D2 要严重
因为它们的电流相差悬殊
T1 和 T2 流过的是主电流
由于-2.5 mV/℃ 的温漂作用
UBE 会随着温度的升高
而逐渐降低
但二极管的管压降
是基本不变的
造成了 T1 和 T2 同时导通
温漂的最终结果是
T1 T2 因为过流发热而损坏
这种现象就被称为热击穿
好,我们来仿真一下
添加二极管 D3 D4
来模拟二级管管压降
高于三极管 UBE 的情况
等效一下
电流表读数为256毫安
远远超过5伏电压
加载在1000欧负载上的电流
我们可以算一下
我电源电压
单端也就是5伏
负载电阻1000欧
最多也就是5毫安
可是呢
我 T1 T2 上的电流
能达到256毫安
哪来的
如此大的电流
它的来源是 T1 和 T2
同时导通产生的
这个电流并不流过负载
直接导通下去了
这么大的电流
长时间
肯定 T1 T2 扛不住
而这个电流为什么
没有进一步增大
怎么没有短路呢
是因为 R3 和 R4
对三极管基极电流的限制作用
R3 R4 的电流
控制着我们的基极电流
而基极电流
实际上呢
控制着我们的 iE 电流
因为 R3 上电流的有限值
我们的 iE 不可能无穷大
引入 R4 R5 后
电路变身为
甲乙类功率放大电路
相当于部分引入了 RE
有点像甲类功放
会有额外的功耗
但是明显小于
甲类功放 RE 上的功耗
那么我们实测看到
T1 T2 上电流
只有25.96毫安
是可以的
本课小结
乙类功放有热击穿问题
二极管发热小于三极管发热
PN 结电压不能抵消
乙类功放在大功率应用时会烧毁
T1 和 T2 上会流入比较大的电流
加入 R4 R5
可以构成甲乙类功放
它可以限制热击穿电流
好了,这节课就到这里
课程介绍
共计80课时,9小时48分45秒
猜你喜欢
换一换
推荐帖子
- MSP430F5529 生成PWM波 with CCS
- #include <msp430.h> unsigned int temp; int main(void) { WDTCTL = WDTPW | WDTHOLD; &nbs...
-
fish001
微控制器 MCU
- 单片机IO口工作方式详细分析
- 单片机I/O口工作方式基本有以下几类: 1.准双向IO口配置(弱上拉) 小结: 灌电流能力强,拉电流能力弱 读外部状态前要先锁存“1”(断开下拉晶体管) 读IO口状态的原则是非高即低,只能准确识别外部的低电平信号,无法区分悬空和真正的高电平 作为输入时,输入阻抗不为高阻,可能出现将外部低电平误读为高电平的情况(例上拉电阻10K,外部电阻1...
-
灞波儿奔
微控制器 MCU
- 单片机ADC采用输入电压范围的调节
- 本文以STM32F429IGT6单片机为例。 STM32F429IGT6有 3 个 ADC,每个 ADC有 12 位、10 位、8 位和 6 位可选,每个ADC有 16 个外部通道。另外还有两个内部 ADC源和 V BAT 通道挂在 ADC1 上。ADC具有独立模式、双重模式和三重模式,对于不同 AD 转换要求几乎都有合适的模式可选。ADC功能非常强大,具体的我们在功能框图中分析每个部分...
-
Jacktang
微控制器 MCU
- CCS工程 COFF和ELF输出格式疑问和解答
- 用spi-flash-writer_AM335x的例程,工程默认是COFF格式,但是我的CCS9只支持ELF格式,请问不同的输出格式会有什么影响吗 COFF或者ELF格式,它们只是二进制文件组织结构上有所区别,实际上大部分特性是一致的。但是使用ELF格式是一种趋势,如果不是为了链接早期 COFF版本的静态库或二进制目标文件,建议选...
-
Jacktang
DSP 与 ARM 处理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