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几种常用功率半导体器件的基本原理及特性差异;详细分析MOSFET的开关瞬态过程及实际典型波形,分析影响MOSFET开关速度、损耗和EMI的关键因素;对MOSFET的关键参数进行详细解读;然后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在不同典型电路和应用领域中MOSFET的选型、失效机理及EMI整改方法。讲座内容将通过理论分析结合实际应用案例进行详细阐述。 1、功率MOSFET的原理 2、功率MOSFET的参数和特性 3、功率MOSFET的开关过程分析 4、功率MOSFET的典型应用分析
共1课时2小时30分20秒
A2B 是一种单主机、多从机音频总线系统,最初用于解决汽车应用中的音频分配挑战。因为传统的汽车音频架构通常涉及音响主机、放大器、扬声器和麦克风之间的多个点对点模拟连接,总线形式比较复杂,延时较大,同时多线束间更加容易产生干扰,且不易于布线。 针对以上问题,ADI 开发了 A2B 的总线架构。作为一种高带宽双向数字总线,A2B 收发器可以连接各种器件,如麦克风、数字信号处理器、扬声器、传感器。 本期视频,我们将与资深工程师 Allen 一起,通过内容讲解和实测 Demo,领略 A2B 的优秀性能。
共1课时13分13秒
此次直播介绍了德州仪器降压变换器的技术特点和优势,包括易用性,低 EMI, 低静态电流和高功率密度等。 对应于如汽车,工业等不同市场和不同的系统, 如何正确的选择德州仪器的降压产品, 并利用德州仪器的设计工具,如 Pspice , Wenbech,和设计文档去正确的设计和使用降压类产品。
共6课时53分37秒
本课程是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详细介绍了电子信息产业中使用的具有介电、磁电、光电、半导体及敏感等功能特性的材料。本课程将学术前沿与基础教学相结合、理论教学与科研实践相结合,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新颖,可作为电子材料与元器件类人才培养的拓展性教学素材。
共66课时1天18小时39分49秒
电工电子学课程简介 1、课程概述 目前,电工和电子技术的应用极为广泛,发展非常迅速,并且日益渗透到其它学科领域以促进其发展,在我国当前经济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课程是非电类专业一门技术基础课程。它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从事工程技术工作打好电工技术的理论基础,并使他们受到必要的基本技能的训练。本课程有些内容在物理课程中讲过。但物理中强调的是概念,而本课程强调的是工程应用。
共72课时2天8小时17分13秒
本课程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等专业的核心课程。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微电子工艺基础知识,重点阐述了芯片制造单项工艺,包括:外延、热氧化、扩散、离子注入、化学汽相淀积、物理汽相淀积、光刻、刻蚀。还介绍了金属互连、典型工艺集成、关键工艺设备,以及微电子工艺未来发展趋势。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对微电子工艺技术有全面了解,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坚实基础。也利于学生专业素养的提高。
共110课时11小时37分37秒
本课程主要研究电工电子器件和电工电子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及其应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非电类专业的学生获得电工电子技术必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分析电工电子电路和初步设计电工电子电路的能力,为后续课程以及从事与本专业有关的工程技术。
共114课时3天1小时6分11秒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现代微电子器件及集成电路设计的基本理论。熟悉半导体器件的实际结构、工作原理、基本特性与应用;认识器件宏观特性与微观结构参数之内在联系;了解集成电路的构成、工艺及其设计方法、步骤、规则以及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特别是单元电路的原理与版图设计;使学生具备现代微电子器件及集成电路设计的理论基础,掌握设计的基本方法。
共27课时19小时38分11秒
了解当今集成电路设计的基本方法与技术;掌握MOS器件的基本结构、模型与特性,掌握基本的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的原理;了解微电子集成电路工艺基本流程;认识集成电路的基本版图;掌握CMOS模拟集成电路基本理论、定性及定量分析方法、设计技术。熟练掌握数字集成电路基础理论、基本结构、评价方法。最终具备开展集成电路设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掌握集成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与基本分析方法,培养适合于工程学科的思维方式,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共73课时15小时25分19秒
介绍 MSP430FR2433 ADC 唤醒和传输样例程序介绍如何更新此样例程序以支持 GUI composer ;演示程序功能和 GUI composer 交互界面
共1课时16分56秒
集成电路设计是未来科技发展的支撑研究方向,我国具有集成电路设计专业知识的人才相当紧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基础》是计算机专业和电子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在《数字电路》等课程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地介绍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总体设计方法。通过开设本课程,普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基础知识,为国家培养专业理论研究人才和高级工程技术研发人才。
共25课时19小时51分29秒